幸生孝理之代,目视灵应之符,无横草之功,虚受茅苴之锡。九卿之任,下譬江海;五等之爵,上应星纬。臣崦嵫日迫,泉壤无几。生我父母,竟未答于劬劳;覆我圣恩,实有重于山岳。臣诚则微
,岂能无心?自忝辱朝列,日夜惶惧,生无益于圣代,死实负于康时,而犬
私情,切有所愿。乞以陛下所授爵位,回赠先父,臣上不违陛下孝
之风,下得展臣罔极之念。一遂哀疚,万死为幸。且臣
鹤?,开骸若是,残魂假气,奄忽无时。去冬辞违阙廷,舆疾
路。曲蒙陛下覆养之德,复喜生全,令得重谒紫宸,趣蹑丹地,及兹馀
,披沥微诚。陛下所假臣厚禄赕钱,乞纳天库,官名封号,以被泉门,则聚族糜躯,合宗隳胆。存亡幸甚,所不敢言。伏愿天慈沛然听许,再生非重,百
靡赎。不胜哀苦悲恳之至,谨诣阙上表以闻。臣诚惶诚恐,死罪死罪。谨言。 报弟
仲容书 汝将吾诗及书
上,不得求官。当奉诏监丧,归葬括苍。吾去后百六十年,外卯山当
一人,更过于吾。若有人于吾旧居修行,即其人也。 成元英 元英,字
实,陕州人。隐居东海。贞观五年召至京师,永徽中
郁州。 南华真经疏序 夫庄
者,所以申
德之
,述重元之妙旨,畅无为之恬淡,明独化之?冥;钳键九
,括
百氏,谅区中之至教,实象外之微言者也。其人姓庄名周,字
休。生宋国睢
蒙县,师长桑公
,受号“南华仙人”当战国之初,降衰周之末,叹苍生之业薄,伤
德之陵夷。乃慷慨发愤,爰著斯论。其言大而博,其旨
而远,非下士之所闻,岂浅识之能究?所言
者,是有德之嘉号。古人称师曰“
”,亦言“
”是书名,非但三篇之总名,亦是百家之通题。所言《内篇》者,内以待外立名,篇以编简为义。古者杀青为简,以韦为编。编简成篇,犹今连纸成卷也。故元恺云:“大事书之于策,小事简牍而已。”内则谈于理本,外则语其事迹。事虽彰著,非理不通;理虽幽微,非事莫显。
先明妙理,故前标《内篇》。《内篇》理
,故每于文外别立篇目。郭象仍于题下即注解之。《逍遥》《齐
》之类是也。自《外篇》以下,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,《骈拇》《
蹄》之类是也。所言《逍遥游》者,古今解释不同。今?举?纲,略为三释。 所言三者,第一顾桐柏云:“逍者销也,遥者远也。销尽有为累,远见无为理,以斯而游,故曰“逍遥”第二支
林云:“
而不
于
,故逍然不我待。元
不疾而速,故遥然靡所不为,以斯而游天下,故曰《逍遥游》。”第三穆夜云:“逍遥者,盖是放狂自得之名也。至德内充,无时不适。忘怀应
,何往不通?以斯而游天下,故曰《逍遥游》。”《内篇》明于理本,《外篇》语其事迹,《杂篇》杂明于理事。《内篇》虽明理本,不无事迹。《外篇》虽明事迹,甚有妙理。但立教分篇,据多论耳。所以逍遥建初者,言达
之士,智德明
,所造皆?,遇
逍遥。故以“逍遥”命
。夫无待圣人,照机若镜。既明权实之二智,故能大齐于万境,故以“齐
”次之。既指
蹄天地,混同庶
。心灵凝澹,可以摄卫养生,故以《养生主》次之。既善恶两忘,境智俱妙,随变任化,可以
涉人间,故以《人间世》次之。内德圆满,故能支离其德,外以接
。既而随
升降,内外冥契,故以《德充符》次之。止
鉴,接
无心,忘德忘形,契外会内之极,可以匠成庶品,故以《大宗师》次之。古之真圣,知天知人,与造化同功,即寂即应,既而驱驭群品,故以《应帝王》次之。《骈拇》以下,皆以篇首二字为题,既无别义,今不复次篇也。而自古
士,晋汉逸人,皆莫不耽玩,为之义训。虽注述无可间然,并有
辞,咸能索隐。元英不揆庸昧,少而习焉,研
覃思,三十年矣。依
元注三十三篇,辄为疏解,总三十卷。虽复词情疏拙,亦颇有心迹指归,不敢贻厥后人,聊自记其遗忘耳。 江? ?,贞观时希元观三
士。 唐国师升真先生王法主真人立观碑 观夫天德惟溥,亭育肇其不差;人灵本智,闻见资其愈甚。是以役成则百用不足,事逸则万
皆勤,莫不鼎铉黄金,尊崇居
,(阙四字)资养
灵,青襟惭于履霜,白首成于聚岳。但畏途捷径,岂所般游?风叶寒ぼ,忘其飘践。假使维捎挂席,终违宝岸;县车束
,讵越崇山,(阙一字)未有若斯之甚者也。至人应世,为而不
。援手濡足,拯溺救焚,涤其
垢之
,复其既迷之辙。立关键,树堤防,舣慈舟于罕济之川,明慧炬于未昕之夕。当其虚往,应以真知,被薜纫兰,吞虹噬月。践赤墀而宏众妙,排翠?而播元风。踵牧台之旧踪,袭(阙一字)山之遗轨,胜业与鳌峰并峻,睿泽共鲲海同
。理绝名言,事忘称谓,可久可大,猗欤伟欤? 法主姓王,讳远知,字广德,琅琊临沂人也。眇迹周(阙十字)袭于上宾之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