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人,民信之矣。于是通儒洪笔,始著于篇。至如许君黄君,通幽
冥,穷神极妙,逮尔姻族,与夫家人,乘景上?齐,超然绝俗。故墟旧井,真气裴回。至其乡而思其人,仰其
而践其迹。斯观之盛,岂徒然哉!铉顷岁扈从南巡,有事于游帷之观。二
相距,两舍而遥,使指有程,瞻望弗及。逮今一纪,无日忘之。会罗君状其功绩,图其形胜,见托纪述,欣然而书。开宝七年九月二十四日记(谨
开宝七年为南唐后主十四年)。 筠州清江县重修三清观记 元气既判,天地乃位。气之清明灵粹者,锺乎
天福地名山大川之间。真圣之所戾也,景福之所兴也。然则游居走望,乃建
馆焉。通都大邑,往往而在。豫章之地,实曰奥区。带豫章之通川,据西山之雄镇。郁映磅礴,神异所栖。
真十二,震曜方夏。扬灵轨辙,靡迤蝉联。保大庚戌岁,诏复
安县为筠州,析其北鄙为清江县。而三清观负新邑之左,瞰长江之滨,形胜
奇,坛宇严净。闻诸故老云:“昔吴许二君,尝游兹地。夜睹青气,上属于天。相与叹曰:『此非凡地,当为神仙之宅。』及二君登晨之后,邑人追
前言,共构茅茨,岁时荐献,众目为草堂
院。”函关紫气,事往名存。?草楼,人非郭是。年世弥远,增修益崇。开成中,始诏赐号三清之观。自时厥后,又逾十纪。运逢治
,
有污隆。中兴已还,百度咸复。官得其守,人尽其能。
士吴宗元,允迪元风,克堪
任。以为朝礼之域,飙?所临,不饰不
,众将安仰。于是月考岁计,庀工饬材,补废扶倾,无所不至。建三清之殿,造虚皇之台,设待宾之区,敞饭贤之室。范华钟之铿訇,耸层楼之?亭。回廊复
,重
奥秘。于是饰仪卫,备
用,肃然必洽,焕焉可观。夫其诚至者其礼备,其守固者其事举。
不远矣,人焉瘦哉?宗元又以云境昭回,祥符?,思刻贞石,以贻后人,不远千里,见访论撰。嘉尚其意,故为直书。时甲戌开宝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记(南唐后主十四年)。 九叠松赞(并序) 同安郡南二十里,古城南隅有松焉。拳曲拥
,势若九叠,
柯耸
,无不蟠屈者。其地
迥,旁无壅阏,莫知其何由如是。或曰:下有顽石,
不得舒,气脉偾兴,故为此状。好事者以为盛观焉。余始闻其名,今至其下,睹之而眙曰:“嗟夫!草木丽地,禀天之和,条畅秀茂,固常也。若乃原隰之宜失,
之候违,柔脆之姿,则离披枯瘁,贞劲之质,则抑郁盘错。生理乖矣,独有瑰奇之貌。”呜呼!失其所乎?昔在太古,君臣
名,贤愚同域。洪洪
,是谓太和。降及后代,圣人有作。显仁义,建功名,扶衰拯敝,不得已也。于是有
恶则象生焉。其甚者,饰行以矫时,执方以违俗。考?闾巷,声重王公。上德丧矣,独有
世之誉。呜呼!荀、孟、屈、贾之徒,岂斯松之类邪?
徘徊,因为之赞。 吁嗟彼松,孰为而生。天枉其
,屈折其形。人实我贵,我非所营。噫嘻!淳风曷归,大
安行。吾
与汝,各全其真。作此好歌,以告
人。
侍郎画像赞 穆穆清真,不缁不磷。文
学富,
直诚纯。昭质已邈,斯猷愈新。丹青画像,以永先尘。棠
岘首,瞻仰沾巾。 龙山泉铭 建康城北有
笼山焉,傍带
沟,却临后湖。宋元嘉中改为龙山,湖曰元武。纪瑞也。雷次宗之儒学,萧
良之西邸,遗踪可识,
气长留。东麓有泉,至清而甘,
旱不增减。
人令隐,乃构
庐于其
,酷
此泉,以为灵
。因思前作皆有铭赞,而此独阙,常
补之。无何,夕次松下,恍惚若梦。见一人元巾素衣谓隐曰:“此泉已有铭矣。”因徵其文,即
四句,
罢不复见。观其词意,无以加也。予闻而异之,因篆于石。其词曰: 原发石中,派分尘外。如醴之味,与时而在。 册赠武烈帝碑 臣闻昊穹凝命,元化不宰。司契牧民之重,授以圣功。益谦辅德之明,显诸神
。玉烛景风之瑞,所以报忧勤。天时地
之妖,所以警安逸。是以古之圣人,睹灾而惧,因败而成。拨
反正之勋,偃武修文之业,延洪光大,皆有幽赞者焉。故禹奠九州,受苍
绣衣之命。武师牧野,接五车两骑之神。或假灵于五将三门,或取象于长庚北落。奇怪恍惚,历代有之。然则洁粢丰盛,崇名纪号,钦若天意,丕显
功。元元本本,政之大者也。兹我后所以侧
修德,允济时艰,武烈帝所以御灾捍患,光膺帝服,人神合应,岂不伟哉? 惟帝才冠生民,
振古。登贤能于乡老,论昭穆于本朝。若夫忠孝文武之风,信智言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