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此固天理于自然,圣人所以无避者也。矧惟节惠之礼,百王盛典,述德之议,史臣至公,诞昭耿光,敢扬懿德。伏惟大行国后生商遗烈,安刘积庆,淑质奇相,惠问英才,光映台华,作俪公族。绍隆藩阃,载辑储闱。世
专寝门之礼,孝心不匮。大君以家人之庆,天覆有加。诚由肃雍之德,叶此睦姻之盛。言内则者,以为
谈。及运属飞天,尊归
地,严恭匪懈,禀母仪于上
。慈惠积中,率妇
于天下。浣濯是服,而六衣有炜。环佩中节,而九御有
。思脱簪之戒,以成忧勤之政。躬大练之饰,以辅纯俭之风。
教既孚,王化茂远。方舆告变,椒风永?。恸结长乐,哀缠紫宸。
筮叶从,攒涂将启。旌德之号,彤
斯存。若乃山河表德,而文之以礼。金玉其相,而守之以恭。垂训以慈,
贤以哲。至于诵经习诗之
,审音知乐之明,超然远识,?绝终古。勤行孝养,下自从化,故宽裕怀于六
。天资明惠,学无不通,故遗
锺于宸眷。载稽
,实光前烈。谨案《谥法》。“德礼不愆容仪恭
皆曰昭。慈哲远识宽裕遗
皆曰惠”仰惟实录,足表鸿猷。谥曰昭惠后。谨议。 荐
士陈禹状 右:臣伏睹国家裒采群才,搜扬片善,有上书言事者,犹有可取,必加甄录。广纳之意,遐迩知恩。然臣窃尝观之,率皆浅近。止于采取金宝,检榷赋租,制作舟车,斩伐材木,巡察关禁,收捕寇攘,既利害相参,亦虚实略半。
禄者众,成务者稀。若乃先王教化之源,朝廷刑政之本,谓之迂阔,竟尔寂寥。得人之盛,未可致也。去夏有布衣陈禹,诣献纳院上疏,独与众异。其言曰:“五常之教不立,度量之
不均。”又曰:“江乡之民,存不事之以礼,没不祭之于室。”斯实有意于教化,而不汨于
俗者也。臣于是访其为人,则乡曲无过。延之与语,则静默寡词。倘使行顾其言,才副其识,则古之循吏,何以逾之。愿陛下以亲民之职,试其为理,考绩之际,自有常科。臣忝预铨司,顾惭则哲。谬妄论荐,俯伏兢惶。谨奏。 为萧给事与楚王书 世事推移,长涂暌隔。违离轩砌,二十馀年。追念生平,有?心目。伏承大王英谋奋发,妙略宏施。长驱伐叛之师,克正夺宗之罪。奉天朝之正朔,
全楚之讴歌。成功上简于帝心,惠泽远敷于疲俗。风猷所及,庆快同
。俨早被恩私,今通信问。欣跃之极,倍万常情。 又代萧给事与楚王书 俨闻君
退人,忠臣去国,旧君有反服之礼,
绝无恶声之嫌。以义始终,今古一也。某受
无术,暗于事机。佩师训以周旋,忘时态之险易。追惟畴昔,受遇先王。国士之知,何尝暂忘。某复曳裾侯馆,委质府
。松楸所依,兄弟少长。大义若此,乃心如何。而世事推移,谗言
构。忠信获罪,
戈日寻。某虽不才,非敢
死。过君以求名则不忍,苟生以失节则不能。诚恐蕞尔之
,终为执事之累。所以仰冒严禁,逃还故乡。
鲁国以悲歌,向西河而下泣。
鲜去卫,非
立宗。梁鸿适吴,本期自质。先皇帝恩
善贷,义极绥怀。采乡曲之弃妻,收荆岑之遗璞。遂得服勤州县,历职朝廷。始望初心,岂将及此。但封疆?隔,玉帛不寻。奕世君臣,一朝吴越。愧三州之父
,羡五
之弟兄。外?
朋,俯惭章绶。每
秋代序,霜
零。飞江南之群[B247],嘶代北之朔焉。悲兴
绪,泪落沾襟。自分没
,长怀永叹。而天将厌
,人或与能。大王以命世之资,克清家难。圣上以至仁之举,大济横
。车书既同,冠盖相望。方承大王念纫兰之逐客,哀丛棘之离人。煦以恩光,
之意气。乘轩
,有若平时。始听音尘,犹疑梦寐。且悲且
,五情无主。苟非大人之德,不以细故介怀,则惠好所臻,孰能若是。某又闻善父母者,必推锡类之
。善兄弟者,必广常棣之风。故能功冠生民,
济天下。大王英谋远略,宏量
仁,上国仰其嘉猷,全楚被其渥泽。如某昔年事分,曾无闻芥之嫌。今日支离,合在昭苏之数。况东西一
,
路无虞。倘蒙闵以悬旌,全斯大造。兄弟
侄,并许还朝。存者荷二天之恩,没者释九原之恨。则生死骨
,未可比量。沥胆隳肝,宁申万一。某以学古为家业,以
义为素怀。空言虚词,且非说客。皇天后土,实鉴此心。犹觊拭玉张旃,或从行人之末。捧禽执贽,重趋典客之傍。丹恳获申,微愿斯毕。虽复
填沟壑,犹望魂魄知归。揽笔陈词,悲来横集。 复方讷书 铉以疏拙之
,顽滞之资,厕于人曹,无足比数。然以荷先人之业,猥践清贯。读往圣之书,颇识通方。累朝旧恩,渐于肌骨。至于行
济
,立
扬名,报国士之知,成天下之务,窃不自揆,颇尝有心。故膺耳目之寄,当津要之路,侃然受任,不以为忧。而才与心违,命与运背。言
而不能悟主,
废而无足救时。三年之中,百艰备历。
戈扰于内地,烽火照于阙
。奔走
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