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桑君所使,领峨嵋山仙官,今犹未去,可往问之。”帝乃到峨嵋之山,清斋三月,得与皇人相见。皇人者,不知何世人也,长九尺,元
被
,长皆尺馀,?才长数寸。其居乃在北山绝岩之下,中以苍玉为屋,黄金为床。然千和之香,侍者皆众仙玉女。座宾三人,皆称太清仙王。方见皇人,饮以丹华之英,漱以玉井之浆。黄帝匍匐既至,再拜稽首而立,请问长生之
。皇人曰:“
既官四海,复
不死,不亦贪乎?”帝曰:“万兆无主,则相陵暴。今为制法,足以传后。私心好
,远涉四海,幸遇
君,愿垂哀告。窃见真人
之经,徒省其文而弗综其意。挹其辞而不释其事,乞得教诲。”皇人大惊,良久乃答曰:“汝安得闻见?此乃金?之首篇,上天之灵符,太上之宝文矣。白日?天,飞步虚空。
生
火,变化无常,此天仙之真。惟有龙胎金
,九转之丹,守形绝粒,辟除万邪,役使鬼神,长生久视,乃血脉
宣,
化为
,百灾不能伤。延期至亿千,则惟有真一,
五牙之文。此二事,但使南斗君领录,参于太常楗?,自非仙人。四千年一
,约皆不得背科而妄
也。又西王母秘此书于五城之内,其外卫备有仙楼十二,藏以紫玉之柜,刻以黄金之札,封以丹芝光华,印以太上中章。其无仙籍者,不得闻知也。
未可听天音于地耳矣,便可去也。”帝答曰:“昔已受神丹于元女,惟未受五牙
真之经。今运会得见
君,既不以授生
,是臣相命不得度世耳。”因叩
血,唯乞愍济。太清三仙王复愍助之曰:“此
先世有功德及鸟兽,故芳气之
,光于帝位。何为隐其真牙之经乎?可教而成之也。”皇人命帝坐而告之曰:“汝向所
之经,盖上天之气,归于一
。一
分明,了可长存耳。夫人有生之最灵也,不能自守其神而却众恶,若知之者,不求佑于天,止于其
则足矣。且一
犹一国也,
腹之位犹
室也,四肢之列犹郊境也,骨节之分犹百官也,神犹君也,血犹臣也,气犹民也。故知理
则知理国。
其民所以安其国,吝其气所以全其
。民散则国亡,气竭则
死。亡者不可存,死者不可生。所以至人消未起之患,理未病之疾。
守之于无事之前,不追之于既逝之后。民难养而易散,气难保而易失。审威德所以固其理,割嗜
所以成其真。然后真一存焉,三一守焉。泥
绛
丹田,三一之宅也。
勤守之,万毒不伤。漱华池,
五牙,便为真仙矣。吾受此经于九天真王,今以相付,存之于
,名曰『朱鸟之丹』。取之于
,名曰『真一』,勤乎秘哉!大有旨曰:五谷为刳命之凿,五牙为长生之
也。” 帝受
毕,东过庐山,署九天使者,秩次青城丈人,比御史,主总仙官之籍,为五岳之监司也。帝又封?山君为九天司命,主生死之录。复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,而南岳孤峙无辅,乃章祠三天太上
君,命霍山为南岳储君,?山为南岳之副,以贰其政,以辅佐之。乃写九州山川百
之形,又作五岳之图,用传于世。帝炼石于缙?之山,有缙?之瑞。立缙?之堂,丹邱存焉。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
之书于苗山。帝又合符瑞于釜山,奉事太乙元君,受易形变化,藏于空同之岩。帝考推步之术于泰山稽力牧,著
诊之诀于岐伯雷公,讲气候于风后,穷律度于容成。救残伤缀金冶之事,毕该秘要,穷究
真。传
符,则内合天机,外合人事。理天下,南洎
?,北至幽陵,西极
沙,东界蟠桃。帝曰:“吾闻在宥天下,不闻理于天下。我劳天下久矣,息驾元圃,以反余真也。”修封禅礼毕,乃采首山之铜,铸鼎象
。鼎成,以象太一于雍州。其鼎知吉知凶,知存知亡,能轻能重,能息能行,不灼而沸,不汲而盈,自生五味,真神鼎也。遂炼九鼎之丹,服之以丹法,传于元
,重盟而付之。丹经藏于九疑之东委羽之山,承以文玉,覆以磐石,金简玉字刻其文。帝又以灵宝五符真文金简书之,一通藏于锺山,一通藏宛委之山。帝所铸剑镜鼎
,皆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,或有秘谶之词焉。时薰风至,神人集,成厌代之志。留冠佩剑舄于鼎湖极峻
昆台之山,立馆于其下。有
师皇者,善医
,通神明。忽有龙下于
,张
闭目。师皇视之,此龙有病,乃引针以针龙
中,以
煎甘草
之,龙病即愈。师皇乘龙而去。典帝闻之,自择以戊午日?天,果有黄龙垂胡髯迎帝。帝乘龙登天,与无为
及臣僚?天者七十二人。其小臣不得上者,攀断龙髯。及堕帝弓,小臣抱弓而号,因曰乌号弓。万姓仰天而呼,因名其地为皇天原,亦名鼎湖。其后有臣左彻,削木为黄帝像,率诸侯而朝奉之。臣僚追慕,取几杖立庙而祭之,取衣冠置墓而守之,于是有乔山之冢。黄帝曾游
,皆有祠焉。五百年后,乔山墓崩,空室,惟剑与赤舄在。一旦亦失去。 黄帝居代总二百一十年,在位一百年。?天为太乙君,又为轩辕之星。备黄龙之
,在南
之中,后代享之,列为五帝,居中
天。盖黄帝土德,中央之位,兼总四方也。以镇星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