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这使得蔺采蓁不得不打起退堂鼓,萌生去意。
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刻,蔺采菱来了。
她连奔带跑,赶了好长一段路,终于把通行令给送来了。
“我真怕你不会来。”蔺采蓁紧握住蔺采菱的双手连同她手中的令牌,望着气喘不休的她,内心澎湃不已。
“我…我不来…恐怕你会…会埋怨我一辈子。”蔺采菱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。
她们相视微笑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“你快回去,免得爹起疑心。”蔺采蓁随即催促。
“等等。”蔺采菱忽然拉住姐姐的手,看着她,认真的说:“答应我,你一定要回来。”
蔺采蓁笑了。
“我当然会回来。”她说,心里并不十分看重这件事。
“回来之后,你答应要听爹的话,乖乖上汴京嫁给赵士安,不再做今天这种冒险的事。”
见大妹一字一句清楚的说道,蔺采蓁不再轻忽怠慢,马上投以认真的表情,郑重的对她说:“我答应你,这是最后一次。”
蔺采菱闻言,总算安心离开了。
这时天色已渐暗沉,离宵禁已经没有多少的时间,蔺采蓁不再犹豫,率领众人向城门挺进。
“站住!”
就在城门口,一位军爷居高临下,大声喝令众人止步。
守城卫兵立即一字排开,手持长茅,严阵以待。
蔺采蓁扬起手中的通行令,那是块长方形的铜铸令牌,甸甸的十分沉重,但她高高举着,让守城的将官能够清楚的看见。
“是大将军的通行令。”
“没错,是通行令,请守城的官爷立即打开城门通融放行。”蔺采桑抬起头,朗声向城台上高喊。
守城的卫兵见到通行令,收回了手中的长茅,就等上头的指示。
“不行!”城台上的将领竟一口回拒,严厉的喝斥“即使有通行令,在宵禁时间也一律不得出入,明天天亮再来!”
天才暗下,守城将领毫不通人情,坚持不肯放行。
然而,蔺采蓁已经没有明天,如果今天此刻不能送灾民出城,她不敢想像漫长的夜晚还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变化,她实在熬不到明天天亮。
好在蔺采蓁平日乐善好施,帮助过许多流离失所的灾民,卫兵当中就有不少的人是经由她的安排谋得守城的职务,虽然巡城守夜十分辛苦,但他们莫不感激她的善举,让他们在战乱中还能图得温饱。
卫兵一个个让出了她,纷纷主动向她问好,有人担忧她的安危,劝她明天再来。
“慢着!”城台上的将领听闻城下的骚动,突然喊道。
只见一名身空铁甲战袍、头戴军冠的将领,迅速从城楼阶梯往下奔来。他冲到蔺采蓁的面前,还没喘过气,就忙不迭的喊道:“原来是大恩人,我实在该死,居然没认出大恩人。”说着,就重重赏自己一耳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