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54章回家时候(2/2)

但农业生产这等大事需要找人合作亲兄弟间仍然是首选的对象。今年仍然如此,兄弟三家凑在一起,先完一家再另一家。

但实际上遇上大事时谁也帮不上谁的忙,当然别的家族情况也差不多,整个地区的农村里生活的全是穷困农民。

又过了几天,晓薇换上了妈妈给积的衣,脚上换了双稍厚实的鞋。农忙假到了,这天学校提前两个小时放学。晓薇正要骑车回家,却发现车没气了。

晓薇放了假也跟着去了大地里两次,这重农活她基本帮不上什么忙,一次只能将一两穗苞米扔到的车厢里。

最亲的当然是亲兄弟或者父母女了。晓薇的爷爷就在本村,但是年老衰,也了些地,但是不太多。

晓薇有三个姑姑远嫁到外村,还有两个大爷(大伯)也在本村。这些亲戚家一家比一家穷,平时说是可以互相帮趁着。

是自己用攒下的零用钱买的。晓薇确实有儿零用钱。上了初中后,妈妈怕女儿在外面有需要的地方,偶尔会给些零钱,五角、一元的都有,晓薇很节省都攒着没

阿东帮她查看了一下,发现是被蒺藜给扎破了车胎,就推到修车铺去粘车带。农忙假一共放了七天,村里家家都正忙着收拾秋儿,主要的农活儿是收苞米。要先拿镰刀把苞米秆(音该)割倒,再将苞米掰下来扔成一堆堆的,然后拿车将苞米装满拉到园里。

所谓穷困的标准就是忙忙碌碌一整年,到来手里所剩无及,家里要是有个什么事儿,例如生大病啊、孩考大学啊、儿娶媳妇儿,那一家之主就会愁得睡不好觉。

几家的孩也各都有力力,晓薇的几个表哥表要比晓薇大好几岁,因为学习不好念完初中就早早务了农,已经算大半个劳力了。

其实本不必还的,但是晓薇家地方小,又没有书架,不还的话半学期下来就会积好一摞,太显了。

就像是微缩的地垅沟一样看上去沧桑无比。晓薇爸爸他们兄弟几个早年因为分家产等原因曾起了些龌龊,所以平日里来往不不特别亲密,只维持着面上的浑和。

有的家劳力不足,或者儿女不事儿,就连年迈的老人也要下地活。老年人已经劳作了一辈了,仍不得休息,那苍老的脸上全是沟壑。

晓薇吓得又抖又跺脚,可虫怎么也抖不掉,最后还是小虎拿手指着给扔掉了。苞米拉完了。

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凉,很快落叶就混在尘泥里了,再加气温稍有些冷,就不那么令人愉快了。

这年的收成似乎不错,农民们活时脸上的笑容都收不住,从天刚亮一直忙到天全黑,就连狗都不闲着,阿东有好几次看到农家的狗跟着主人们下地,虽然是收获的季节。

就该捆苞秆(音该)了,捆完之后还要装车拉回去,因为苞秆(音该)稍轻一些,所以一趟能拉好多。小虎坐在三米多的车上,随着移动的步伐晃晃悠悠的。

活没多少,尖叫声倒不小,回家的时候,小虎发现晓薇上爬了个的虫,看样是从玉米地里带回来的。

最后再将苞米秆(音该)打成捆拉回家里垛成垛。园里早已平整好了,地面都用磙压实了。

秋天到了,林间小径上黄叶积了薄薄的一层,自行车轱辘在上面很柔和的觉,晓薇放学经过这一段时很开心。

晓薇有一次还跟阿东炫耀说快攒到十元了。阿东夸张地表示这是一笔款。小虎还要嚷嚷着要去对妈妈讲,晓薇拿巧克力堵住了他的嘴,还把《一千零一夜》拿给他看。开学之后,阿东果然如约给晓薇带来了好多书,嘱咐晓薇看够了再还回来换新的。

还有就是人不收的话麻雀就帮着收了,谷地里麻雀一群一群的好几百只集起落,看上去特别壮观。秋收是农村里最累的活儿,要比耕还要累,家里的劳动力不足或者畜力不够的。

究其历史,早年前好些村落往往只是由一两人家慢慢发展而来的,所以村庄的名字就很有特,像赵家围、张家围、李家围

万一要是秋收时赶上了下雨,人们只能在泥里打,更加糟心更加劳累不说,收回来的粮还很容易捂了(霉烂)。

就想办法和村里的亲戚伙儿活,当然了,要是细论起来整个村都是沾亲带故的,除了少数几个外来,上溯到三五代晓薇家能和村里任何一家连上亲戚关系。只不过村里的习俗,了五服(五代之前的血缘关系)就不算亲戚了。

但这农活儿仍然是很累人的。一土一汗就不必说了,一天下来腰酸背痛,第二天还要着爬起来,一儿不敢耽误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